关注
吉章娃在韩城可谓家喻户晓。身为晨钟村党委书记的他,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陕西省乡镇企业家”等称号。担任村干部的40余年里,吉章娃带头创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截至2017年底,村私营企业发展到50多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80户,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村人均纯收入2.6万元。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吉章娃堪称晨钟村乃至韩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把目光移到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晨钟村民年人均收入还不足200元,是出了名的穷村子。吉章娃在“分散集体资产”和“集中财力发展集体经济”间举棋不定,经过多番思虑,他力排众议,耐心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在村民间形成共识:一碗水分成一滴水,很快就干了,但是把集体有限资产拧成一股绳,就能把集体的事情做好。
在吉章娃的带领下,1979年,晨钟村敢勇当先,以100元钱、100斤面粉和10斤食油的资本开办了甜食店,两个多月时间,甜食店就盈利400元,村集体有了第一桶金,村民看到了希望。随后,村上陆续开办了食堂、综合商店、面粉厂等,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吉章娃意识到,集体企业产权不清、政企不分、融资不畅等问题阻碍了晨钟村阔步前行。2002年,他带领村两委在全省率先进行村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晨钟置业集团,通过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形成了产权界定等总体方案,确定了股份量化、募股配股办法。转型之后,他又带领集团招商引资,先后创办金塔宾馆等18家企业。
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晨钟村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失地后如何致富成为吉章娃要破解的头号难题。他鼓励村民开商店、办饭馆、搞加工,从事个体私营业和第三产业,还在美好超市、国阳百货、香山商场等村办企业大量安置村民就业,使村上“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解决了失地带来的困难。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村民谋利益。要让群众得实惠、提素质,首先要从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做起。”吉章娃说。为此,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利用村民预留的30多户宅基地,统一规划,变零散为集中,变小村庄为大社区。如今,4个环境优雅、设施一流的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730多户晨钟村民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全村人共同富裕才是我们农村干部的奋斗目标。”村上在金城家园小区为8户贫困户每户分配一套单元房,村集体采用股红分配、村集体兜底、村残疾人补助、村养老福利金、村大学生补助及安置就业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多渠道增加收入。此外,村上因户施策,在村办企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6名贫困人员就业,为5人发放每人每年1000元的村残疾人补助……通过精准帮扶,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0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吉章娃笃定经世济民、造福晨钟的信念,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晨钟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创业高潮,带领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当再次回顾晨钟村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吉章娃的先进事迹也是晨钟村一部鲜活的改革创业史。
本期编辑:吴妮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