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三次蜕壳的管理要点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三次集中蜕壳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根据一般的气候变化规律,5月是气温突升的月份。随着温度上升,微生物的繁殖代谢开始活跃。历经三个月左右的养殖活动,蟹池底部的沉积物如残饵、粪便、有机碎屑与生物残体(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不断积聚,其好氧分解也在上升,池塘底部的pH亦在降低。


在5~35℃的温度范围内,有机物的分解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增加10℃,分解速度和耗氧率便提高1倍。好氧分解需要溶氧的连续供应,因此,温度突升时,池塘底部有可能溶氧耗尽,发生厌氧分解。此种情形对于底栖的河蟹来说十分有害。甲壳动物蜕壳期间,机体需要更高的溶解氧,因而底质的溶氧管理便是三壳管理中的首要问题。


首先,底质改良。

在温度尚未突升之前,池底需要施用分解型底改以便温度骤升时减少有机物分解的耗氧量。温度升高时,有害菌亦大量繁殖,因而此时也需要底部消毒。市售底改产品中,该类药物较多,如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季磷盐等。


其次,藻类管理。

温度升高,青苔等丝状藻类生长速度加快,水体肥度不够,即可发生青苔的爆发。青苔防治的处理思路曾在前面的文章提及,现重述如下:
仅在池塘底部滋生,并未上浮,可施用腐殖酸钠类产品干撒覆盖,阻断其光合作用即可;


如发展至大量繁殖的情形,操作方案如下:
第一天, 分片杀灭、捞取;根据情况施用增氧剂;
第二天, 加新水10cm左右,根据池塘大小加5~15cm,划船施用腐殖酸钠,同时可用船桨将水打浑。3小时候施用普通粉剂肥水;
第三天, 继续施用肥水产品。上述操作尽可能选择连续晴天的气象条件操作,如遇阴雨,肥水的操作将顺延至晴天。

第三,水草管理。

伊乐藻不仅可以为河蟹遮阴避害,还可以吸收池底沉积物中的N、P等营养盐,减少水质污染。伊乐藻的合理移栽与“割头”处理均是重要操作。


密度过大,亦会阻碍水气界面的气体交换,而引发底部缺氧发臭---草体烂根---水草上浮---水草腐烂---草体下沉等一系列生态恶化事件。苦草夹草亦是常见问题,首先要观察白根是否被摄食,可采用投放小螺蛳、投足饲料的方法减少此种情形。

第四,饵料管理。


三壳前后,河蟹摄食量已进入较高水平,蜕壳后的食量更是猛增。蟹池中的野杂鱼、小龙虾等会摄食配合饲料,少许养蟹户便会投饲较高比例的冰杂鱼以减少饲料浪费(一来冰鲜鱼的残留量易于观察,二者冰鲜鱼不会被野杂鱼摄食)。


其实这种做法是一种误解:

野杂鱼本该在进入蟹池后处理掉,若是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可专门放养些鲫鱼或鲢鳙鱼寸片之类,此时该规格的鲫鱼不会摄食4、5mm粒径的河蟹饲料,较大规格亲鱼摄食极为有限。


小龙虾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摄食蟹料不能视为浪费,可捕捞出售,换取更高投资报酬。至于查料,确实需要更多定点观察,或是采用简易制作的潜望镜筒观察,而不必通过查看冰鲜鱼残体,因为冰鱼残体对河蟹水体污染较大,且易引发肠炎或是肝胰腺的病变。

第五,病害防控。


如前述及的底质管理、饵料管理到位,便不必有此担忧。如若发生,当认真分析,对症/对因治疗,切不可乱投医,亦不可心理安慰式的用药、祈求幸运女神的眷顾。(文章来源:嘉吉饲料(镇江)有限公司 张学申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