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洲大桥往下看,时常可见龙祥岛(位于闽侯县祥谦镇)沙洲上有农妇弯腰捉蟛蜞的情景,这不由得令我想起,小时与伙伴们玩捉、钓、吊、爬、斗蟛蜞的往事:捉一只大红色“蟛蜞哥”,用细线缚着放在地上爬,蟛蜞口中冒出白色泡沫,好像锅中煮饭冒泡似的,同伴则齐唱童谣:“蟛蜞骹,蟛蜞镊,蟛蜞煮饭乞囝食……”儿时玩乐的趣味至今记忆犹新。
▲(龙祥岛塔礁洲•遇见闽侯/图)
蟛蜞又称螃蜞,属淡水小螃蟹。个头仅拇指般大小,全身是甲壳,色淡黑;头胸甲呈四方形,眼具短柄,能活动;两鳌足有齿刺,可弯曲。雌蟛蜞腹部呈圆形,螯足较大、没毛。雄蟛蜞呈三角形,螯足较小,长硬刚毛。
蟛蜞栖息于河边、洲野、田埂、沟渠、泥滩、草丛等处洞穴中。善攀爬草木、钻泥洞,行走速度快。蟛蜞吃素,喜食腐植质,也用螯足钳断芦草、稻叶吸取液汁,有草腥味。
▲(蟛蜞)
蟛蜞个虽小,却横行傲慢,但直行时,一对大螯足合抱,又彬彬有礼,似“拱手行礼”状,很是可爱,故古人取雅名“礼云”。
蟛蜞有许多用处。
●蟛蜞味咸、性寒,可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
●取其膏涂敷,可除湿止痒,治痈肿疮毒,也可解河豚毒;
●用蟛蜞酱医治咽喉肿痛特别有效;
●用蟛蜞制成的蟛蜞酱或蟛蜞酥,可以食用,其味清甜芬香,令人回味无穷,是福州人餐桌和宴席上一道很好的调味品。
▲(蟛蜞多栖存于洞穴中)
位于闽侯乌龙江上的龙祥岛,洲多草丰、土沃水纯、潮汐有序,是蟛蜞赖以生存的天然环境,也是蟛蜞横行纵野的“天国”,水岸、草滩和田埂随处可见。
▲(闽侯龙祥岛湿地河汊纵横、水草丰腴)
▲(龙祥岛蜿蜒的水道,滋养了丰茂水草)
捕捉蟛蜞并不容易。蟛蜞两个螯足钳,有一定攻击能力,新手被咬是常事。在龙祥岛,捉蟛蜞多为女士。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龙祥岛江野,一到落潮,在泥滩、草洲、河边,总有农妇头戴斗笠、腰扎蟛蜞蒌,弯着腰猫步前行,用手指挖、抠、掐泥穴中蟛蜞、放入蒌中,动作十分麻利,远远看去,像在表演优美的甩背手舞。一个人半天可捉5到7斤,到收购站可以卖2元左右,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好收入。
▲(蟛蜞)
最过瘾的是夏秋时节围捕蟛蜞。每逢闷热转“剥报”(刮大风)的天气,蟛蜞因闷得受不了,纷纷出洞透气觅食。此时,,挖掘窠洞,放进网袋,上面盖上杂草,然后在四围割草,蟛蜞听到响声,纷纷向窠洞里奔逃,最后落入农人的网袋。这样往往一次可以捕到几十上百斤蟛蜞。
▲(捉蟛蜞)
“十月冬”是蟛蜞长膘时节,又是收割水稻季节,龙祥岛沙洲总是很热闹,南通、上街一带妇女成群结队,来此捉蟛蜞。她们有的用手抓,有的用小锄头挖,有的群而“围捕”,这种场景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到了隆冬,蟛蜞纷纷潜入泥洞冬眠。这时田埂、河岸洞穴星布。农妇要用小锄头小铁锹挖开后,再用手捕捉,虽然捕捉得少,但此时的蟛蜞体肥膏多,用其制成的蟛蜞酥、蟛蜞酱,味道最为鲜美。
▲(蟛蜞酱)
龙祥岛人把捕捉来的蟛蜞,制成蟛蜞酥、蟛蜞酱,用于佐酒下饭,也当作家乡特产,馈赠亲友和海外侨胞。据说民国时期,闲居福州的海军部长陈绍宽,不但喜欢吃“蟛蜞酥”,也亲自到河边钓蟛蜞,自制“蟛蜞酥”。
有一日,萨镇冰、李世甲等贵客来访陈绍宽。陈请他们留下吃饭。萨镇冰说:“刚才吃了荔枝,肚子还胀着,饭就免了。”陈绍宽却乐了说:“我家适有刚制的蟛蜞酥,专解肚子胀!”萨镇冰于是留下吃饭。萨镇冰吃了蟛蜞酥,顿觉肚子清爽多了,惊奇地说:“灵丹,灵丹!”陈绍宽笑着说:“说不上灵丹,但至少是妙药。回去我送你一坛。”萨镇冰也就笑纳了。
这个故事传开后,“蟛蜞酥”声名鹊起,人们称此物为田中第一野味,顶级的农家菜精华。
▲(蟛蜞酥)
蟛蜞个小肉少,加热后肉缩了,全是壳。最好的吃法就是制成蟛蜞酥、蟛蜞酱食用。
制作蟛蜞酥、蟛蜞酱有许多讲究。
制作蟛蜞酥有两种方法
(1)选大个大红“蟛蜞哥”,整只洗净,加盐、砂糖、酒糟、高粱酒等调料,腌制数日即成。
(2)把蟛蜞洗净、剁成块,放在容器里,倒入高度白酒,加少许糖、盐,生姜,加盖浸泡;每隔一小时翻动一次,使所有螃蜞块都腌透、入味;约8小时,沥掉酒,再加入葱、姜和少许优质酱油,撒上胡椒粉,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腌制蟛蜞)
制蟛蜞酱
将蟛蜞用清水养净,除去尾部,剁碎后,加上黄酒、红酒糟、食盐、味精和糖、生姜等辅料,放入石磨中磨碾成酱。
蟛蜞酱色泽鲜明、“野味”浓香,是闽侯各地酒宴必备的调味料。蟛蜞酱用来蘸油炸的鲜鱼、海蜇皮和竹笋,味道特别鲜美独特,很受人们喜爱。
▲(海蜇皮蘸蟛蜞酱,美味!)
蟛蜞酥和蟛蜞酱虽属生食品,但经过高度酒浸泡后,细菌己灭,肉也脱腥,加上各种配料,细嚼之,倍觉“洲野奇鲜”。如今野蟛蜞数量有所减少,纯正的蟛蜞酥和蟛蜞酱也显得稀罕多了,虽然市场上偶尔能买到,在饭店也能吃到,但色、香似乎都不如岛上农家自制的。
刘长锋/文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存金 陈秀云
校对:庄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