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了李泽言躲不过阿呱,养蛙游戏为啥让这么多人“喜当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导语

近日,养蛙游戏风靡,很多网友甘为“父母”,我们何以对它如此牵挂?也许是因为我们在养蛙,也借养蛙,重新审视自己。


近日,打开朋友圈,画风都是这样的:


“我儿子出去旅行好几个小时了,为娘好担心,它什么时候回来?它还回来吗……

呜呜呜,我的呱娃子给我寄来了这张照片!感动到流泪!”

“吾儿在家削了一下午木头啦,它好宅!是不是随我?”

 “呱一直不吃饭,嫌妈咪不会做好吃的,妈咪会努力的……”

“我的宝贝旅行回来了,在桌子上吃饭。”



仅仅几天时间,大批网友因为一款养蛙游戏沦陷,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每天为它打开手机的频次,简直比查看微信还要频繁。


 “吾日三查吾手机:蛙回来了吗?蛙吃饭了吗?蛙又走了吗?”,这样的情景,可能是大多数“蛙奴”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只小绿蛙,不但红遍了朋友圈,也红遍了整个社交网络。


借势推出了仿旅行青蛙创意的官方宣传:“一直在计划,从未出过门”。



携程不甘落后:



网易云音乐新推出了“养蛙歌单”:



马伯庸亲王也衍生了最新脑洞:



就连微博上的抽奖账号,都与时俱进地变成了这种画风……



更不要说网上铺天盖地的蛙蛙表情包:



这款引发了新的社交狂热的爆款游戏就是“旅行青蛙”(日文名“旅かえる”)。它是源自日本的一款休闲放置类游戏。


所谓放置类游戏,即只要打开游戏并将游戏放在那里,游戏就会根据后台运算规则自动运行,并得到游戏结果。


“旅行青蛙”由之前风靡网络的猫咪收集放置类游戏“猫咪后院”(Neko Atsume)的研发公司Hit-Point开发。


猫咪后院的热度还未完全消退,旅行青蛙就开启了新一代放置类游戏的风潮。



游戏中,只有“庭院”和“房子”两个场景。玩家可在这两个场景中自由切换。


游戏的主人公小青蛙时而待在家里,时而外出旅行。


“家里蹲”时,它会吃饭、削木头、写信。


外出旅行时,它则会带着主人为它准备的食物和装备,去向不同的地方,结交不同的伙伴,寄回不同的明信片和特产。


在游戏里,玩家只要给小青蛙打包行囊即可。



而行囊里的食物和装备等都可以通过“游戏币”三叶草来获得。


庭院里茂盛葱茏的就是三叶草,可以在庭院中的花园收集。



也可以花钱购买。



一旦蛙蛙出门,玩家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它的回归,并收获它在旅行途中寄回来的各种靓照和奇妙物品。


蛙蛙发给“马麻”的写真集:



蛙蛙孝敬“马麻”的特产:



那么,这样一款操作简单、甚至听起来有些“寡淡”的养蛙游戏是如何令人一见倾心、欲罢不能、甘为“父母”的呢?

 

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它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界面设计贴近生活,注重细节,简约但经典耐看。


蛙蛙的形象并不复杂,大大的眼睛,淡定的表情,隐隐有一种贱萌又坚定的气质。


蛙的神情贴近生活,看书久了会打瞌睡、头耷拉下来到胸前,样子真的像个一学习就犯困的小孩子,让人感觉这只小蛙确实好可爱。


也不知在看什么“红宝书”呢~



蛙蛙的家里也体现了不少细节上的心思。蛙床头的墙上有张大地图,暗示了蛙“爱旅行”的特质。


蛙在家时,楼下桌上和门口的小梨灯都亮着,用树杈做的衣架上挂着蛙的帽子。


而离开家以后,两盏小梨灯都会灭掉,帽子也被蛙带走了,让人看着心里空落落的。



当蛙蛙走出家门,来到大千世界,它所看到和经历的很多场景则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看着一张张明信片,玩家仿佛也跟着蛙蛙开启了一场在日本的深度旅行。


比如畅游九州东北部的别府温泉:



再去群马县的草津温泉,一边看着“大瀑布之汤”(像瀑布一样涌出的喷泉),一边品尝当地特产温泉馒头。



不得不说蛙蛙还是挺会享受的。


亦或去看看标志性的名古屋和天桥立。



第二,功能按键简单且节制,防沉迷,不诱导玩家消费。


这款游戏功能设计规则简单,三个主要按键就可玩转整个游戏。


右下角的“庭院/房子”切换键负责两个场景间的切换。



“商店”键点开即可购买青蛙需要的食品、物品,在“商店”内的右上角还隐藏着抽奖键,集够5张抽奖券即可摇动奖盒抽奖。



此外,屏幕右上角的菜单键负责收纳青蛙所有的携带品和寄回来的照片与纪念品。



“帮助”功能也藏在“菜单”里,点击“帮助”可重新熟悉游戏教程、设置背景音乐及蛙声等。


上述核心功能设计简单节制,便于上手操作。


这款游戏并不像许多其他游戏一样,希冀能无限制占用你的时间或诱使你充钱。相反,玩家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与金钱跟游戏的结果不一定成正比。


事实上,进app查看青蛙的时长、频次跟青蛙待在家的时间、寄回照片和礼物的时间完全没有相关性。


对于爱宅的蛙,即使你不查看app,它也会在家里乖乖看书写字吃东西。


对于爱浪的蛙,就算你怀揣着一颗老母的心每天眼睁睁守着它、频繁点进app看它,它也可能一去好几天连个影儿也不见。


而付费充值的按钮在画面的最左上角,在游戏中完全没有任何主动跳出的引导性广告引导玩家充钱,愿意花钱的土豪玩家可以一掷千金买下所有物品,却未必能买回青蛙的回家。


选择不花钱、慢慢积累的玩家一样可以愉快地玩耍,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广告的干扰。

第三,也是游戏最精华的所在,是后台规则的随机性成就了一只只独立、自由又性格各异的青蛙。


由于后台规则的随机设置,导致玩家每次点开游戏时青蛙的行为也都充满了随机性,因此每只蛙的“个性”看起来都不尽相同。


有的宅,有的浪,有的孝顺,有的没心没肺。面对这种因随机带来的不确定性,神通广大的网友们想尽办法寻找攻略。


道具攻略:



食物攻略:



但攻略只能部分引导蛙的行为,即增大蛙某些行为的概率,却不能决定蛙的行为,即使都按照攻略上的办法来,不同的玩家还是会养出行为方式截然不同的青蛙。


让每只蛙都变得独特有个性,这可能才是游戏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玩家心中,无论我的蛙乖巧(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是浪回来还知道给马麻带好多精美的明信片和好吃的。


或者叛逆(每天不见影踪,回家两手空空),好文(喜欢读书写字),还是好武(削木头削个不停)。


热爱社交(寄回来一大堆和小蝴蝶、小螃蟹、小老鼠的合影)还是性情孤僻(从没见过一张和小伙伴的合影,院子里只来过那只贪吃的蜗牛,孩子还没让人家进屋)。


是自拍高手(全正脸,美美哒)还是直男审美(在照片中远到不能再远、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发现了蛙的背影),它都是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小“生命”。


它像一只小精灵,活在我们的手机里,也活在比手机屏幕更大的无限想象空间里,它活成了我们手机深处的一份牵挂。

 

我们何以对它如此牵挂?


大概养蛙给了我们一种如同“为人父母”般的感觉。


我们照顾蛙蛙的饮食起居、看它出门、盼它回家,看着这个小生命在眼前成长,感觉真的好像养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而且我们还能替它起名字。说到名字,小编已经拜倒在许多蛙蛙父母丰富的想象力下:


普通父母:呱呱、呱娃子、宝贝儿子、走丢的孩子。


文艺父母:当归、戈多(等待戈多)、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屈原(因为它经常“披发行吟泽畔”)、苟且(希望它多去追求诗和远方,不要总在我眼前苟且)。


逗比父母:“本来叫吴彦祖的,但是它出去老是不带东西回来,改成了争气蛙” 、你的不孝子/你的少女心(于是经常能收到系统消息:“你的不孝子/你的少女心”回来了、“你的不孝子/你的少女心”旅行去了)。


花痴父母:所有你们能想到的国民老公们的名字……


我们养蛙时的心态,就像真正的父母一样。当它宅在家久了,怕它闷得慌,看它烦得慌,嫌它整天闷在家里没出息,担心它没朋友,希望它出去走走。


可当它到了外面,没有音讯的时候,又想念和担心起来:我蛙在哪里,过得好不好,有没有饿着冻着,它在干什么,它有没有想我……它好几天没回来了,是遇到坏人了吗?



下面这位网友做的图,简直道出无数蛙爸妈们的心声。


崽崽在家时的我们: 



崽崽离家后的我们: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对蛙蛙的牵挂,也让我们一瞬间理解了父母对我们的牵挂,让我们体会到守候和照料一个生命的感觉,心底多出一方柔软的天地来。


有网友甚至因为不堪忍受蛙蛙出走的寂寞,养了两只蛙,这样当一只在外时,至少还有一只在家,网友因此感慨:“还是二胎好”。


另外,这只蛙还活成了我们想象中的自己。它做了我们心中想做、却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没能做成的事:


它一个人潇洒地看书、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它游历广泛,结交天下朋友,品尝当地美食,认真用力地生活,在许多知名景点的角落留下自己倔强的小身影。


它可以一看书一下午,它想念朋友了会用最原始的方式写信,在这个一切讲求速度的浮躁社会,它不疾不徐,坚定地做它认为是正确的事。


它以它的方式陪伴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启发着我们,让屏幕外焦虑的我们,也跟着它一起淡定,一起勇敢,一起活在当下,不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们在养蛙,我们也借养蛙,重新审视自己。

 

不多说了,我的蛙蛙回家了。


1

END

1




黄舒:谁能书阁下,白首bazinga

聚焦影视幕后、娱乐八卦


识别二维码

关注“娱乐八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