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小龙虾,以前的"水窝子"变成了"聚宝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前几天,我们投放了3万多斤虾苗。”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孙其响高兴地说,“再过3个月,我们的龙虾就能抢先上市了,到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水窝子’,如今变成‘聚宝盆’了。”界集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陆建文接过话茬。

原来,山头村地势低洼,每逢大雨沟渠排水不畅,庄稼地里都会积水。“严重的时候,积水齐腰深。”陆建文说,随着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很多村民陆陆续续地搬到镇里,打理土地的人少了很多。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利用生态化、富民化,成为摆在镇村负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其响找到了致富的路子。“在一次外出观摩学习中,我发现稻虾共作特别适合我们村的情况,可以学习借鉴。”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孙其响带头“吃螃蟹”。

2016年底,他和本村种植大户韩成江合作,在村里率先探索稻虾共作,结果2017年上半年就收获了“开门红”。
“往年一麦一稻,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忙活一年每亩地的收益也就1000元左右。”孙其响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换成稻虾共作模式,虽然每年只种一季稻,但是由于采用绿色种植方式,价格比传统稻米高出不少。再加上龙虾的收入,每亩地收入可达6500元左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尝到甜头后,孙其响带着村民们成立了合作社。成立之初,孙其响和社员们有个特殊的约定:有意向加入合作社的低收入农户,前期投入由合作社先行垫付。

“合作社里统一提供虾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开展病情防治、统一销售,我只需要做点体力活就行了。”杨传军是村里的“老字号”贫困户,老婆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养家”重担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等到龙虾卖了好价钱,我再把以前合作社垫付的钱补上,太贴心了。”


如今,合作社里像杨传军一样的低收入农户还有15位。

山头村的成功经验,引得全镇争相效仿,姬楼村、安东村等村也纷纷开始尝试稻虾共作。截至目前,全镇的稻虾共作面积近2万亩。

“下一步,我们镇将进一步规划龙虾产业,形成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线上线下销售、餐饮服务、加工出口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谈及未来规划,陆建文侃侃而谈。(来源:宿迁网,张路 王丹丹 许哲)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